2025年9月12日,波兰政府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无限期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。几小时内,约300列中欧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,中欧班列主干线运输陷入停滞,货物价值难以估量。
而就在禁令出台前两天,中国外长王毅刚访问波兰,双方签署了保障中欧班列畅通的协议,波方承诺“全力支持”。中方指出,中欧班列是旗舰合作项目,希望波方确保畅通,维护供应链稳定。
波兰为什么关闭中欧班列口岸?
波兰内政与行政部长凯尔温斯基称,关闭波白边境口岸是为了保障波兰公民安全,理由是俄白联合军演以及无人机越界事件使波兰处于高风险状态。
表面上看是安全问题,实际上很可能有其他考虑。
波兰试图通过关闭口岸向北约和美国展示自己的坚定立场,以获取更多的安全资源和军事支持。同时,波兰可能想利用中欧班列这一经济纽带作为筹码,通过给中国施加压力,促使中方在俄乌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。
这种策略看似聪明,实则短视:波兰自身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受益者。马拉舍维奇口岸作为物流枢纽,每年为波兰带来巨大过境收入并带动就业。关闭口岸对波兰经济自身也有损害。这是一种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的做法。
对国内行业有何影响?
波兰关闭中欧班列主要口岸的决定,对中国的物流、跨境电商和高端制造业产生了直接的连锁反应,企业被迫在成本、时效和合约履行之间艰难平衡。
中欧班列的主要入欧点马拉舍维奇口岸被卡死,约 90% 的中欧班列路线受阻。截至 9 月 18 日,有超过 300列满载中国货物的列车被迫停在白俄罗斯境内无法进入波兰,物流运输通道近乎瘫痪。
企业被迫转向空运或海运来替代铁路运输。空运成本高昂,单次运费可能跃升至常规成本的数倍,极大地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。海运虽然成本相对较低,但运输时间延长,时效性大打折扣。
物流企业也面临着订单违约、赔偿金支付等压力。
对跨境电商和高端制造业的冲击最为直接。波兰关闭口岸后,像 Temu、Shein 这类跨境电商平台,原本特别依赖中欧班列的优势 —— 既快又省钱,靠着这条线才能及时把货送到欧洲消费者手里。可现在波兰口岸一关,中欧班列走不通,它们的货物运输直接卡壳,堆在半路上送不出去。
如何看待中方的应对措施?
波兰突然关闭中欧班列口岸,打乱了原本顺畅的物流节奏,面对这一突发状况,中方没有慌阵脚,也没有采取激进应对方式,而是始终保持冷静沉稳的态度。展现出大国应有的格局与风范。
外交上,中方强调中欧班列是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。与此同时,国内企业也没等靠要,迅速启动备用方案:空运、海运,全力化解眼前的运输困境。
这次口岸封锁暴露了过度依赖单一物流通道的隐患。不过中国早有准备,此前就已在推进通道多元化布局,而这次突发状况,很可能会加快替代路线的测试进度,比如经土耳其的 “中间走廊”、衔接北极航线的海陆联运等。
对做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,这次事件更是一记深刻的警示:今后规划供应链时,不能再 “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”,必须提前评估对单一物流通道的依赖程度,多制定几套备选方案,这样遇到突发情况才能从容应对,真正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。
全球化是大势所趋。希望波兰不要继续短视行为。
中国文化里常说 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,做事向来注重长远,反对只顾眼前得失的短视之举。若继续执迷于这种短视行为,不懂得互利共赢”的相处之道,最终只会像《论语》里说的 “见小利则大事不成”,慢慢失去在中欧贸易中的枢纽价值,一步步被边缘化。
排名前十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