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守心赋》
天地悠悠,人心旷旷;世途纷扰,吾志朗朗。观古今贤达之境,多在守心以自安,顺性而无妄。昔有箴言曰: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”,此非遁世之语,实为修心之常。
夫世界者,本为己有,与他人何干?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是谓心不随境转;“我自风情万种,与世无争”,乃见性不被俗牵。内心丰盈者,虽独行而不孤,如处众宾之宴;心有山海者,虽静居而无边,似临天地之宽。世间万物本空,唯其空,故能容万般景象;君子不争小事,唯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或谓自由者,非随心所欲之纵,实乃自我主宰之明。如苏子所吟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,非避世之逃,乃顺心之行。智者不惑于表象,仁者不忧于困厄,勇者不惧于危难——此三德者,皆从守心而来。“我与我周旋久,宁作我”,是不随人俯仰;“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”,是不向外邀功。黎明之至,非因天晓,实因己醒;人生之佳,非为取悦,只为做真。
不必行色匆匆,恐失沿途之景;不必光芒四射,怕累本真之心;不必效仿他人,徒乱自身之径。从容举止,胜彼咄咄之态;温雅风姿,更易令人心折。老聃云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,非谓不仁,乃谓不偏——以平常心待万物,以公正心处世事。
故“看破不说破”,是留余地之智;“知世故而不世故”,是守本真之仁。“无心者公,无我者明”,是去私之境;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是无执之灵。人最有魅力之时,在对周遭一切不在乎:不向他人证己能,不被评价乱己步。内心强则性格柔,精神松则心境宁;在己界独善其身,在他界顺其自然——此非冷漠,乃守心之智;此非懈怠,乃顺性之明。
综上而言:守心者,不困于物,不扰于人;顺己者,不慌于行,不迷于途。心若澄明,纵处纷扰而自静;性若坚定,虽经风雨而自宁。此乃人生至境,愿世人皆能悟之、行之也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排名前十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